產業產品
![]() |
![]() 長白山水是一幅巨大的生態錦繡,當徐徐展開這幅山水長卷時 你會看到長白山森工集團正為之揮毫潑墨、繪制丹青…… 雄奇瑰麗的長白山林區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是圖們江、鴨綠江、松花江、牡丹江的“四江之源”,與大、小興安嶺,張廣財嶺,老爺嶺,完達山脈的森林相連,構成了東北森林屏障,忠實地維系著東北地區的生態平衡,影響著華北平原的生態安全。 “林海人家”家庭旅館 黃松蒲林場“林海人家”家庭旅館始建于2003年。它借助于林場區位優勢和長白山旅游資源,以符合城里人回歸自然,貼近自然,返樸歸真的生活追求迎刃而生,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符合民情民意。這一新生事物在2004年4月份,林場向林業局上交了家庭旅館試運行的可行性報告,得到局長的大力支持而正式成立了黃松蒲林場“林海人家”家庭旅館。林場以20戶自愿報名、并且符合標準的職工住戶組建而成,實行的是林場+住戶共同管理,職工自主獨立經營的模式。為了支持家庭旅館的發展,林場投入2萬元為20戶家庭旅館發放了客房備品和廚房用具,林場制訂了管理制度、服務標準以及服務要求,實行了“五個統一”的管理辦法。 林場以工會組織為依托,積極號召職工開辦家庭旅館,每到旅游季節來臨之季,由工會組織職工培訓服務理念旅館和服務技能,引導教育職工家屬積極發展家庭旅館旅游服務這一朝陽產業,掙取外快,增加家庭收入。為了讓大家看到這是個適合當地發展的好項目,好創業路子,具備多年旅游經驗的工會主席代偉開始全力籌備自家的家庭旅館建設,打造出住林區小火炕、吃純天然食品,游長白山美麗風光的自助游的住宿條件,為職工打造了家庭旅館的初步模式。在當時長白山由于宣傳不夠,還處于國內不認知、國內客源寥寥的情況下,家庭旅館也是無人問津。20戶家庭旅館幾乎是閑置狀態,職工群眾失去了信心,工會主席代偉則利用旅游結識的熟人,旅行社等積極拉取僅有的客源,從一兩個客源做起,從嘗到第一桶金開局,在她的積極帶動下,逐漸的有職工跟進和效仿,使職工嘗到了旅游蛋糕的甜頭,有了發展家庭旅館創業致的信心和勁頭。 在林場、林業在林業局領導的親自指導和林場已經確立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家庭經濟全面發展的目標的情況下,林場以報紙、電視臺、網絡,走訪旅行社以及上級媒體采訪等形式積極宣傳旅游主打產品——白山大酒店和家庭旅館。在局以及局領導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黃松蒲林場“林海人家”家庭旅館,在長白山旅游形式逐年看好的大好形勢下,林場20戶家庭旅館歷經8年時間逐步發展起來,2008年家庭旅館達到每家可接待3-4人,一次性可接待80人,總收入達到22772元。家庭旅館初具規模和檔次。2009年,林業局又借助國家林業棚戶區改造之機,為林場各家各戶增添了20多平方米面積,增添了室內衛生間,加大了住宿面;更換了彩鋼瓦;粉刷了住宅外墻;鋪設了巷道路面;增設路燈;種植可觀賞樹木、花草等,打造了歐式住宅小區和文明林區優良的旅游環境。為此,極大地提高了“林海人家”家庭旅館的檔次和品位。 在我局發出全民創業的感召下,黃松蒲林場確立打造旅游林場的品牌目標,領導班子和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投身于旅游林場的創建活動之中,林場以特色旅游為重點,職工的小旅館在經營中抓住旅游客人回歸自然、尋求綠色這個關鍵點,在綠色餐飲上下起功夫,把當地的山野菜和自家屋前菜地的小菜作為主打綠色產品做成清香可口的綠色菜肴呈現在餐桌上,為入住的客人提供無農藥無污染的綠色餐飲,2014年,林場為住戶改造了山泉水,改造了美觀漂亮的水泥柵欄,職工們在柵欄四周種上了許多爬藤類的花草,種上幾墩榆黃蘑,擺上幾根木耳桿,果樹蔭下還種上幾棵人參。使小菜園子琳瑯滿目,旅館院落環境煥然一新、別具一格,吸引游客的眼球,駐足欣賞和拍照,游客在田園風光里更是樂此不疲,留戀往返,小旅館在游客口中流傳,為旅館迎來了更多的回頭客,做到了小旅館大收效。一年每個家庭旅館在僅僅兩個月的旅游服務中收入達到3、4萬元,相當于一個職工大半年的工資收入。 2014年,林海人家家庭旅館,以優良的住宿條件,純天然的飲食,優美的外部環境,周到特色的服務,贏得國內外游客的親睞。同時它帶動著林場的土特產品、小商店、運輸、種植養殖等相關產業的全面發展,已由原來的20戶發展成具有接待能力的50戶,每家可接待游客7—30余人,一次性可接待近千人,年總收入達到78萬元。2015年4月1日,國家停止天然林樹木商業采伐,生活在長白山腳下的第一林場的“林海人家”家庭旅館,實現了職工項目轉產的新發展,新渠道,為實現強局富民而不懈努力著,站在了長白山旅游事業的新起點,將在林業局的大政方針的正確指導下,逐漸進行資源整合,積極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今后的實現旅游特色林場和發展做出更貢獻。 |
最新資訊
2023-04-28
2023-04-28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4
|